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 | 南岸都市森林:多形态街道的绿色角色融入

刘杰尘 城市中国杂志 2020-09-13

本刊原创,谢绝转载

内容合作请查看文末联系方式 

一个抽象的绿色概念即使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但止于抽象的正确性往往也只能止步于人们观念上的认可。从抽象到具象的实践,凝聚参与者真正的热情和实际的投入,吸纳不同主体暂时至长期的意愿,让不同主体得到施展的空间,都将是考验。以2007年启动的伦敦南岸城市绿色项目“都市森林”(Urban Forest)和其子项目“低线计划”(The Low Line)切入,在已建成丰富街道形态和开放空间网络的城市,利用“绿色”去提升包括街道、人行道和广场在内的区域城市结构和公共空间质量,使绿色空间的多功能性与本地多主体空间参与产生联系,作为媒介的Better Bankside团队或将提供整合本地资源并推动区域内绿色生长的可参考经验。

改造后的区域,新的商业入驻让街道更有活力。(图片提供/Better Bankside)

位于伦敦市中心,与威斯敏斯特区隔河相望,南岸是伦敦人口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滑铁卢火车站、伦敦桥火车站、河岸码头等铁路和水路交通枢纽,每天接送伦敦城区和周围市郊的上班族往来于此。这里是英国文化产业最具影响力的地区之一,泰特当代美术馆、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南岸文化中心等座落于此,吸引无数文艺爱好者和游客前往。伦敦南岸承载着伦敦的悠久历史,从中世纪的教堂,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仓库,再到繁华的露天市场和富丽的现代公寓……,各式形态的房屋混杂囿于这一区域,建筑的权责归属也更为复杂。区域内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大量的活动使得南岸地区的空间整合及环境疏导迫在眉睫,但盘根错节的空间和复杂的权属关系让获取新空间的和改造旧空间困难重重。


在如南岸一般的高密度城市核心区,功能的整合、日常的运转、区域环境的改善三者协调是空间治理的前提,因此,建设大规模绿色空间进而改造区域环境的方法显然与此相悖。让绿色空间与人类活动产生直接、有效的连接,让环境的正面效应渗透到生活中,在逐渐替代机械增加绿色覆盖率的传统思路。

Better Bankside服务的地理范围处于伦敦中央活动区域,虚线为伦敦铁路高架线路,沿泰晤士河的曲线铺设。(图片提供/Better Bankside)

理念:让绿色作为空间背景

从2004年起,包括都市森林项目在内的环境改善计划开始实施,初衷是新建或改建一系列的河岸开放公园(Bankside Open Park),以提升本地环境质量。“项目初始调研阶段,当地居民和企业对增加更多公园的提议没有任何异议,毕竟,没有人认为生活中多一些绿色点缀会是一件坏事。”项目发起者及都市森林项目执行主任瓦莱丽(Valerie Beirne)回忆说。然而,这样的态度让人既欣喜又担忧。在大众的理解中,建设绿色空间的行为是正面的;然而,这种“放绿色于四海皆可行”的认知,也透射出认为“绿色”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的态度。积极却飘渺的态度,对于项目发展帮助甚微。正因为此,具体化概念和提高可操作性成为前期深入研究的重点。“我们访问了区域内的很多居民和企业,让受访者尽可能地把他们想象中的绿色空间具体描述出来。”瓦莱丽说道。


综合调研的结果是,“想要去接近”或“产生一种无意间的接触”是人们想象中最完美的绿色空间存在形态。相反,具有固定边界、被严格管制的空间,如传统意义的公园,常常被视为这一理念的反例。于是,都市森林课题的本质,转向让绿色空间的存在和功效的发挥不落痕迹。不论在形态还是功能上,绿色空间不能被限定,而是作为基底,为更多可能性提供生发机会。在此背景下,“都市森林”概念代替原本河岸开放公园的构想开始实施,并延续至今。

“低线计划”的目标是在London Bridge和Waterloo地铁站之间的街区创建一条连续的自由通行路径,沿高架桥释放公共空间。图例(从上到下):伦敦地铁站、可能路径、现存路径、铁路高架。(图片提供/Better Bankside)

实践:唤醒被遗忘的微小绿色空间

都市森林项目所要极力避免的,是所谓一套完整、确切的设计方案。如瓦莱丽所说:“这个区域的生态如复杂的森林系统一般,树木会生长也会死亡,不是一个样子永久地长在那里。同理,旧的房子会倒塌,新的房子会建起,它们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都市森林团队将实践重心转移至对现存绿色的关联。具体而言,抛弃任何针对单一绿色空间的修建计划,取而代之的在评估已有绿色空间可利用性的基础上,将各种形态的绿色空间进行连接,借绿色形成的视觉吸引力,引导行人的路线选择,从而实现区域人流量的管理和公共空间布局的进一步完善。连接微小的绿色,拼贴出一幅连续不断的绿色街景,成为都市森林项目的显著特性,在如“低线计划”等子项目中表现明显。


或许受盛行全球的“高线公园”启发,“低线计划”将视角聚焦在高架桥下及其周边空间。这些大多建于150年前工业革命晚期的铁路至今仍在使用,并承担着伦敦市内及城际日常交通的重要任务。作为历史建筑的铁路架线穿梭在南岸,亦是这一区域的地标景观,诉说着南岸的延续与变迁。因此,在铁路高架桥下及周边,对那些面积可观但“被遗忘”的空间做文章,具有更多公共意义。Better Bankside团队对这些空间进行了详细调查,包括铁路高架的走向、拱形结构的位置和使用情况,以及沿途街道的通达程度等。铁路高架是固定、有形、具有确切功能的建筑物,而“低线计划”的目标,是在有形的周围增加无形、开放、流动和不确定的空间。尽可能地让人们忽略主动融入的绿色,将其模糊在背景之中,让绿色的存在不具备某种特定功能,而是为其他功能的出现创造可能。

“低线计划”改造区域现状:绿线为公共开放区;黄线为私人所有,有小型障碍物进行隔离的潜在开放区;红色为有建筑物遮挡的物理受限区。(图片提供/Better Bankside)

方法:公私权责的平衡与空间的预占

“低线计划”的复杂性在于,发起项目的Better Bankside团队并不拥有项目实际所需的任何一寸土地。在没有地块所有权的情况下,说服和引导各土地持有方认可和参与“低线计划”,是项目的主要挑战。除此之外,多样的街区形态和经年累月造就的复杂建筑权属,难以形成统一的调整规则,相反,大量情境迥异的在地问题等待协调和沟通。这需要整合资金筹集、政策支持、建筑形态改良以及活动导入在内的多方面途径协同推进,而非依赖某单一路径作为主导。


作为基于地理位置为本地企业发声的商业合作组织,Better Bankside需要和土地所有者们合作,同时也需要呼吁居民公众以及附近中小企业参与。越多的主体加入到“低线计划”的建设讨论,Better Bankside才可被赋予更强的力量去拉伸既定空间,为原有权责分明的空间赋予更多改变的潜力。泰晤士小道(Thames Path)的成功给予了Better Bankside团队鼓舞。上世纪70年代,在泰晤士河沿岸建造一条仅供行走和观光的道路,被正式纳入规划。在此之前,泰晤士河沿岸多为工业景观。工业衰退,工厂失去生气。Thames Path提出之初,人们质疑在废弃建筑物和厂房间行走和观赏的可行性。直到泰特当代美术馆(Tate Modern)出现,莎士比亚环球剧院(Shakespeare’s Globe)落成,以至如今南岸几乎被文化产业完全占据,很难说清楚这条观光小道的建成与文化产业对区域的接管之间有怎样的一种默契。


与Thames Path相似,“低线计划”也在尝试通过对空间的预占领,达成对空间的进一步拉伸。以一个正在发生的实践为例,诸多地产开发项目在距离碎片大厦(The Shard)约一英里的地方展开,当地社区正经历改变,这让在地团体开始思考介入开发过程的方式——确保原有社区形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地产商和社区利益的共赢。具体而言,Better Bankside以“低线计划”名义向地方议会建言,在地产开发区域和铁路高架之间留出可供行人通过的开放空间。其后,“低线计划”理念被嵌入本地规划政策,即便开发商取得某一地块的开发权,仍受本地居民的有效制约,也就是说,开发商必须考虑留出空间给行人或其他公共用途。


目前“低线计划”仍处起步阶段,但空间上,沿高架向东至 Bermondsey附近的区域业已被囊括在内,即超过了Better Bankside团队本应服务的地理范围。实际上,按照团队设想,其既有理念会沿着铁路高架的方向延续至更远的地方。时间上,“低线计划”的详细规划也已制定至2030年。瓦莱丽坚信,这是一件需要长久进行的,伦敦特有的城市组织方法实践。    

探索低线 

Discover the Low Line

2017年夏天,“低线计划”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随后,Better Bankside向公众推出“探索低线”项目。在“低线”附近,人们可以发现很多刻有“LOW LINE”字样的宝石形态标记。根据低线穿过的街道历史不同,标记的形态也各有差异。配合着南岸特有的历史气息,“探索低线”项目被包装为寻找中世纪宝藏故事,人们跟随某种特殊的石头或者标记寻找“宝藏”,即那些被重新修整的桥洞空间,或是“低线”交汇处被改造的广场。

“探索低线”道路中的“LOW LINE”标记。(图片提供/Better Bankside)

改造前后的Union Yard Arches(摄影/Adam Parker)

改造前和改造后的Flat Iron街区广场(图片来源/Better Bankside和WWMarchitects)

位于南岸的彩色十字路口和十字路口故事。(图片提供/Better Bankside)

博罗市场改造后的Verdant高架底部花店。(图片提供/Better Bankside)

作者简介:

刘杰尘,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文化研究博士

被访者简介:

Valerie Beirne,都市森林项目执行主任、Better Bankside团队负责人

文+采访/刘杰尘 编辑/王卉[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本文节选自《城市中国》084期《都市微绿——公众需求及参与推动的绿色空间转型》,对Valerie Beirne的采访内容详见《城市中国》杂志。

上一篇:从灰色地带到绿色空间:屋顶上的异托邦

回顾 083期《温州在哪——中等规模城市后发现代性图景》,请点击 阅读原文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如果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或者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想要吐槽,欢迎留言或在后台回复,我们会定期反馈并集结成文字。也欢迎来稿分享你的思考: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保存二维码

打开手淘

(12.12 前有效)

微博 | @城市中国

豆瓣 | site.douban.com/urbanchina/

官网 | www.urbanchina.com.cn/

电话 | 021-65982080(8027)

邮箱 | 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